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草学院青年教师在The Innovation发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研究成果
草学院青年教师在The Innovation发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研究成果
时  间:2024-03-28

图片1.png


近日,草学院青年教师刘雅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The Innovation(IF="32.1)发表研究论文“Overlooked uneven progress acro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t the global scal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阐释长期被忽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间均衡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强调在2030年全面实现17个目标,但长期以来,针对SDGs进展差异及其影响的量化研究一直是领域空白。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全球尺度上SDGs进展不均衡现象的时空格局,发现其既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区域互补合作的新机遇。研究结果拓展了可持续发展评估的内涵,为推动SDGs的全面实现提供了新视角。


图片2.png

图1 图文摘要


该研究采用目标间均衡度指数(the SDGs progress evenness score,ES)量化17个SDGs间进展的差异,与传统研究广泛使用的目标平均达成度指数(the mean SDG index score,MIS)互补,构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指数(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ore,SDS),从发展和均衡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状况和路径,为SDGs评估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视角。在此基础上,阐明了SDGs进展差异的时空格局、形成机制及其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探讨了不同国家亟待优先发展的目标。主要成果概括如下:


(1)新发现:SDGs进展的不均衡现象与社会不平等(妇女受教育率、贫富差距等)、环境破坏(生物栖息地丧失、PM2.5污染等)、健康风险(新生儿和幼儿死亡率、空气污染致死率)等全球性问题密切相关,进而降低人类预期寿命。该现象在发展落后的国家/地区(如低收入国家和干旱区)更为突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普遍较为严重(图1);目标平均达成度较高的国家/地区同样面临挑战,近年来其均衡度普遍提升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现象,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路径(图2)。


图片3.png

图2  2017-2021年不同收入等级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高收入国家(A),中高收入国家(B),中低收入国家(C),低收入国家(D)。(红色箭头代表ES降低,紫色箭头代表MIS降低,蓝色箭头代表ES和MIS均降低,绿色箭头代表ES和MIS均上升)


(2)新挑战:考虑目标间均衡度之后,预计2030年仅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国家能够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S > 80),远低于基于目标平均达成度的预期(图3)。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在2030年有潜力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家大都是中等收入国家,但考虑到中等收入陷阱以及高收入国家面临的瓶颈,这些国家可能也难以保持当前良好的发展趋势。


图片4.png

图3 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的预期值


(3)新机制:除资源禀赋差异等客观条件外,导致SDGs进展不均衡的潜在机制在于不同目标间的相互作用。在高收入国家,其受“碳中和”相关目标(SDGs 12和13)与其它目标间的权衡关系影响;在低收入国家,主要由于SDGs间缺乏协同作用。


(4)新机遇:现阶段,低收入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瓶颈主要与粮食、能源、医疗等人类基本需求相关,但其关于“碳中和”相关目标(SDGs 12和13)的达成度普遍较高(图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高收入国家面临的瓶颈则在实现“碳中和”相关目标(SDGs 12和13)上的停滞不前,以及同其它目标间的权衡关系。因此,区域互补合作有望成为全面实现SDGs的重要抓手,例如欧洲和非洲之间或北美和拉丁美洲之间有望通过碳贸易实现协同发展。


图片5.png

图4 不同地区(A)和收入等级(B)国家17个SDGs的平均得分


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国家应着眼于获取有利于发展和可持续生计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而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得资金资助。总体来说,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确定重振全球伙伴关系的各种解决方案,以助力SDGs的全面实现。


该研究创新性地引入目标间均衡度作为量化不同国家间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个新维度,填补了SDGs进展差异量化研究的空白,厘清了全球SDGs进展的不均衡现象及其影响,发现不同国家间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存在互补关系。基于此推进区域间互补合作、重振全球伙伴关系是助力SDGs全面实现的当务之急,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新视角。同时,鉴于不同国家在资源禀赋和社会文化背景上的差异,SDGs进展的不均衡现象有时不可避免,未来应深入研究其负面影响的临界点、机制和途径。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和“黄河专项”(42001267, 42041005, 42041007)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4)00011-0


作者:刘雅莉

审核:纪宝明

附件下载